在挑戰中成長
「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、[這百姓說]、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。」(哈該書 1:2 節)
教會非主流化
這幾年堂會已面對不少的改變,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就是教會已漸漸從社福、教育服務的主導地位退下來了。在可見的未來,地區服務必然會出現更多的提供機構。此時作為堂會也要反思如何在新形勢下才可完成使命。過往因新市鎮拓展,聯會內有約1/3堂會是籍着社區中心、幼校、閱覽中心等社區設施運作。現時社會面對公共財政赤字及出生率大降之時,此等倚靠公共資源作為提供場地的堂會也將要面臨挑戰,再加上不少屋邨樓宇已建成近五十年,在可見的將來也會因城市變遷而重建。那麼這些社區教會就有需要及早預備,以確保當政策改變、樓宇重建時,教會仍有運作空間。相信堂會也明白應該倚靠本身的力量發展,以免因失去了間接資助而無以為繼。常言道 Easy come easy go 即來得容易,走得也快 ,故此堂會實在應該及早計劃面對這些挑戰。
長執挑戰
還沒有壞就不要動它了 Don’t fix it if it ain’t broke 這名言說明了人性的特點,就是我們相信從前有效的方法就最好繼續用吧,非不得已就不要來點新的。在未來,堂會已沒有甚麼必勝之法可繼續安穩度日,享受歲月靜好。故信徒、牧者、長執等只可以按堂會的能力、特點為自己的生存殺出一條血路,不應再心存幻想,仍倚靠往日之路。在成長路上眼淚與汗水是少不免的,長執肩上的壓力是逃不掉的,唯有勇敢面對才是出路。上文哈該書 1:2 是百姓(自己)說建造神的殿仍未到時候,所以神責備他們為何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?回避努力不面對挑戰肯定會承擔惡果。
在移民潮下,堂會長執的訓練也非常重要,堂會在預備分堂、植堂也好,及早培訓接班人也是必須做的。其實堂會的常見問題不是知識太少而是待人處事上的敏銳不足,故不時出現爭拗的情況。既然這些問題不是個別獨有,如果可以參考其他堂會的相似經驗,相信也可大大減少爭拗程度,並減少肢體不和的機會。
地區層面上加強合作
按「走進社區的堂會──教會普查(2016年版)」交流會上,教新運動執行幹事梁國全傳道指出,堂會必須思考如何與社區建立深化關係,應與地區教會連成網絡彼此服侍。聖經記載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進行教導、宣講及醫治,看見困苦的人就憐憫他們。雖然教會會眾來自不同地區,但透過搜集新聞媒體或其他資料加深印象,鼓勵基督徒關心該區商戶,以便會眾更加明白社區面貌的立體性。
相信現時不同宗派的堂會也面對相似的挑戰,但有一事我們不能放棄就是分享福音的職事。無論未來政局如何改變,我們也要努力不懈地與人分享信仰的奇妙。因此地區上合作也是好的,相信在非信徒心中,不同宗派信徒同作主工,也可成為福音走進社區美好見證。